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1)检查光线是否均匀;(2)选择合适的照明亮度;(3)观察物体。使用光学显微镜时,要特别注意观察物体的清晰程度。如放大倍数在10倍以内时,则无需手动调节倍数,因为焦点在目镜上,放大倍数可以调小。一般在观察时,目镜离被观察物表面大约20 cm处进行观察就可以了。当然,要想获得清晰图像,在观察时也有很多讲究。
1.观察物体时注意使目镜离被观察物表面的距离尽可能近(这样有助于目镜上显示物体的轮廓),这样可以避免被观察物由于反射而产生图像模糊。
要注意使目镜离被观察物表面的距离尽量近,避免目镜与被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过近而导致焦点偏移的情况。当然,这里的“离”不是指要离得远。如当物体以30度角从中心水平方向观察时。目镜距离为20 cm;当物体以45度角从中心水平方向观察时不需要增加目镜离物体的距离。
2.为了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还应尽量保持被观察物和光源完全平行。
如不平行于物镜,要把目镜移动到一个适当的位置,也就是离被观察物20 cm的位置。这样,当看到某个物体时可以准确地观察到物体的中心处的暗部现象。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由于光路不完全平行,有的观察对象只能看到一小块区域。如果要看另一块区域的话,就只能将目镜移动到这一小块区域进行观察了。因此必须要特别注意观察同一物体上同一部位的不同观察对象时,对焦线位置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应该有所不同。
3.观察时要特别注意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光源的调节。
要使光束能在物镜上形成一个焦点,就必须让光束与物体表面形成一条直线,并使光束能穿过物中的物体边缘,使之与影像的边缘重合。为了使光束通过物镜和边缘都能得到重合,因此必须把光源调暗。但是要注意不能太暗或太亮。若在物镜上开着灯看影像,物液在光源上照射后便会在物影周围形成一个黑点。观察时若发现黑点不明显或没有黑点,应将之移开;如果黑点已成黑色,说明是光源过暗或过亮了。但为了使光束均匀地通过物镜中的中心点,最好不要将它移开,而应轻轻转动物镜使之均匀地对准物体表面,这也是为了使图像更清晰(见图2-6)。
4.在确定放大倍数后,还需要观察被观察物表面是否有任何缺陷。
有些缺陷在被观察物表面上是看不到的,例如污垢、锈迹、色斑、条纹等。这时需要用放大镜或透镜来观察这些缺陷,以避免放大倍数过高而造成观察不清楚。可以用细孔镜子来观察这些缺陷情况。如果无法判断其状况,则可以用肉眼观察,如查看样品表面的气孔情况。还可以用小孔镜子来观察孔的位置与直径及周围环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