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网友爆料,在广州越秀区,市民陈先生在商场监控摄像头下,发现了一名疑似从窗户钻进的陌生男子。在监控视频中,该男子衣着暴露,举止猥琐,明显看不出曾是一名成年男子。对于此事,陈先生表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摄像头设置更加严格的管理措施。那么,摄像头到底该不该付费?
一、摄像头“看不见”、“看不懂”如何解决?
事实上,摄像头所能实现的效果有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不少摄像头只看不懂,因此无法对违法犯罪行为起到威慑作用。此外,有网友发现摄像头只能识别人脸、车辆等,无法识别车辆等物体。对于不能识别的物体是如何识别上的问题,主要是通过监控画面中人脸识别的过程和图像质量的高低来判断。例如当摄像头可以识别人脸时,就可以判断摄像头识别是清晰还是模糊、是否有行人、动物等。同时摄像头还能识别出车辆、行人等物体上有无行人等细微特征。
二、个人隐私被“看不见”、“看不懂”是什么原因?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摄像头的管理办法,摄像头技术标准不统一。而且大多数用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即便购买了摄像头,也没有安装必要的个人隐私保护软件。对此,有法律人士指出,消费者有权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并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此,消费者应该意识到自己已成为侵害个人隐私的受害者。当遇到摄像头被侵犯时要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看不懂”和“看不懂”如何解决?
对此,广东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郭强表示,公安机关在摄像头违法犯罪案件侦破中,通常都会对违法行为人进行法律教育,但是很少会有摄像头使用者完全清楚自己的信息。如果摄像头使用者无法清楚自己的信息被泄露,极有可能导致相关视频信息被泄露到不法分子手中进行犯罪活动。“虽然我国法律并没有对摄像头收集和使用信息时会进行违法犯罪行为规定相关法律条款,但摄像头拍摄事件频发之后,部分居民往往会遇到被摄像头侵犯隐私以及监控记录的情况。”郭强表示,因此相关部门可以对摄像头进行一些特殊的限制措施:比如对拍摄场景做特殊设计、对偷窥行为增加监控要求等;同时还可以将摄像头数量增加镜头来进一步降低拍摄距离。
四、在隐私保护上“是否有底线”?
目前,关于摄像头是否侵犯隐私,相关法律法规尚未作出明确界定,目前有观点认为,侵害隐私主要包括以下两种行为:侵犯个人信息和侵犯个人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规定的“侵犯公民隐私权罪”。个人隐私属于公法保护之私权范围,但由于其受法律保护的性质以及个人隐私权保护手段、范围等因素制约,其隐私权侵权事件的处理往往涉及社会伦理道德的批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规定个人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将“隐私保护原则”上升为“隐私权原则”,将个人隐私权保护置于社会生活更加广泛而紧迫的位置。
五、安装摄像头是为了保证安全吗?
在美国,大多数情况下,摄像头的安装不是为了给邻居或者客户看现场,而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整个社区和家庭。中国在安全防护上做得并不好,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都存在一些需要注意和防范不安全因素。因此,需要安装摄像头保护家庭和社区。从本质上来说,一个摄像头只能保障一个家庭安全。
本文标签: # 摄像头